梦到台湾政治人物(梦到台湾政治人物什么意思)

梦到台湾政治人物(梦到台湾政治人物什么意思)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梦到台湾政治人物和梦到台湾政治人物什么意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梦到台湾政治人物以及梦到台湾政治人物什么意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荡寇志的主要人物有谁,主要内容
  2. 章太炎的人物评价
  3. 名作家写人写事的文章
  4. 古代姓沈的名人有哪些

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是一部把108将当作反面人物来写的书作。

主要内容:

清俞万春著《荡寇志》七十回,附“结子”一回,又名《结水浒传》。
此本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作,是水浒系列作品中与原著“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立场相对”指的是至少从表面上将梁山一百单八将当做“反面角色”来写,同类的小说包括后来的《残水浒》《贼三国》)。

因作者生当清季太平天国乱前,国内盗贼横生,作者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深恶盗贼,有“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

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孰知罗贯中之害至于此极耶”(有一说法称:水浒七十回之前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后为罗贯中所续,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贬罗)的话,并进而著书立论,要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

故此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
但也有观点认为,《荡寇志》实际上是用“曲笔”赞扬《水浒传》的著作,俞万春是个铁杆水浒迷(这一点在俞本人所作的自述文字中有明确表示)。

《荡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讽刺”的内容,而其主旨实际上与被腰斩前的水浒传版本无异,再加上《荡寇志》中塑造的雷将角色大多过于刻板以及多有充满争议的行为,甚至不如书中作为“反派”的梁山好汉形象塑造得成功。
这些都使得这部小说给人一种意旨纠缠的感觉。

扩展资料

《荡寇志》的主要情节,是写告休管营提辖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却不“落草为寇”,而是忍辱负重,以杀害起义军的行为,来洗刷自己“犯上”之罪。
《荡寇志》的写作,是作者自觉地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上。

蓄意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上的镇压,来与暴力镇压相配合的。
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是小说的主旨。
作者为此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不遗余力。
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过人的智慧。

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都是“不堪一击”的“杀人放火”之徒。
但它文字精练流畅,写陈丽卿受迫害情节,亦具真情实感,行文布局,造语设景,颇具匠心,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

但从细节上看,《荡寇志》中的梁山好汉和荡寇“雷将”之间的正邪也并非如此鲜明,很多“雷将”的言行常有自相矛盾之处,而作者也不时隐晦地称赞梁山人物,这使得该书的倾向性变得较为复杂。

因此也有观点认为,《荡寇志》实际上是用“曲笔”赞扬《水浒传》的著作,俞万春是个铁杆水浒迷。
《荡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讽刺”的内容,而其主旨实际上与被腰斩前的水浒传版本无异,俞万春写荡寇志表面上丑化梁山好汉,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丑化”来颂扬《水浒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荡寇志

《章氏丛书》,1915年右文社铅印本,1919年浙江图书馆木刻本,1924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木刻本。

《章氏丛书续编》,北平1933年。

《章氏丛书三编》,1939年章氏国学讲习会铅印本。

《章太炎全集》1-8集(尚未出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94年点校本。
《国学讲习会略说》,1906年东京秀光社。

《国故论衡》,1910年东京秀光社本,丛书增订本。
陈平原点校本,朱维铮点校本(《全集》第9集,对照本)。

《国学概论》,曹聚仁笔记本(又有张冥飞本,劣)。
1922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菿汉三言》,虞云国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

《国学略说》,涂小马校点,上海文艺出版社。

《章炳麟论学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章太炎书信集》,马勇编。

《章太炎的白话文》,1921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章太炎政论选集》,汤志钧编于1961年,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笔记,王宁整理抄录,影印誊钞本,中华书局,2008年11月。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28年撰(同治七年至民国十一年),手稿本,章氏国学讲习会删改排印本。
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章太炎年谱长编》,汤志钧编,中华书局,1979年。

《章太炎年谱摭遗》,谢樱宁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章太炎学术年谱》,姚奠中、董国炎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学术自述:《自述学术次第》,1913年。

《菿汉微言》末条,1915年。

诸祖耿《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1933年。
《国故论衡疏证》,庞俊注,1940年华西大学铅印本。
仅含中、下卷;郭诚永补注上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全排印本。

《齐物论释注》,缪篆注,油印本。
未见。
《齐物论释训注》,荒木见悟注,九州大学文学部哲学研究会《哲学年报》29-31。
未见。

《章太炎选集》(注释本),朱维铮、姜义华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訄书详注》,徐复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注名物。

《文学总略注》,程千帆《文论十笺》,朱东润《中国历代文论选》。
英国斯宾塞尔(Herbert Spencer)著,曾广铨、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上海《昌言报》第1至7本,1898年。

日本岸本能武太著、章太炎译《社会学》,上海广智书局,1902年铅印本。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想做皇帝,生怕章太炎反对,先期诱至北京,幽于龙泉寺;章太炎忧愤之余,梦做阎罗王。
当时有报宗仰和尚书云:仰上人侍者:快接复曹,神气为开,所问幻梦事状,今试笔述,愿上人评之。
去岁十二月初,夜梦有人持刺,请吃午餐,阅其主名,则王鏊也。
(王鏊,苏州人,明武宗时贤相。
)走及门外,已有马车;至其宅中,主人以大餐相饷;旁有陪客,印度人、欧洲人、汉人皆与。
各出名刺,汉人有夏侯玄、梅尧臣。

余问王公:“读史知先生各德,而素无杯酒之欢,今兹召饮,情有所感。
”王曰:“与君共理簿书事耳!
梅君则总检察,吾辈皆裁判官,以九人分主五洲刑事;而我与君,则主亚东事件者也。

余问王曰:“生死为寿量所限,轮回则业力所牵;大自在天尚不能为其主宰,而况吾侪?”梅氏答曰:“生死轮转,本无主者,此地唯受控诉,得有传讯逮捕事耳。
传讯者不皆死,逮捕则死矣。
既判决处分后,至彼期满释放后,又趣生诸道,则示非此所主也。
”余念此论,颇合佛法,与世俗传言焰摩主轮回生死者不同。

因复问言:“铁床铜柱,惨酷至极,谁制此法者?”皆答曰:“此处本无制法之人;吾辈受任,亦是阎浮提人公举,无有任命之者。
法律,则参用汉、唐、明、清及远西日本诸法,本无铁床铜柱事也。
受罪重者,禁捆一劫;短则有百年。
而笞杖之与死刑,皆所不用。
吾辈尚疑狱卒私刑,以铁床铜柱,困苦狱囚,因曾遣人微往视之,皆云无有。
而据受罪期满者言,则云确受此痛。

余曰:“狱卒私刑,非觇察所能得,吾此来当与诸公力除此敝何如?”王答曰:“固吾心也。
”遂返。
明日复梦到署视事。
自后夕夕梦之,所判亦无重大案件,唯械斗谋杀,诈欺取财为多。
如此幻梦不已,而日曜(星期日)之夜,则无此梦。
余甚厌之。
去岁梦此二十余日。
俞樾因太炎提倡排满革命,曾声言“曲园无是弟子”,章曾就此撰有《谢本师》一文,收入《訄书重订本》,又有《俞先生传》,收入《太炎文录》。

但太炎治学,由小学入门,主张音韵文字相通,以此为基础,结合西学,恢弘清代诸子学之门户,其方法一本曲园师承,绝非自立门户。

章太炎曾在晚清时与《新世纪》报吴稚晖等人争论汉字前途,反对在中国采用“万国新语”(世界语)。
乃依篆书创造记音字母,作为汉字初学的注音手段,以保存汉字。

民国三年,由其弟子钱玄同、许寿裳、周树人促成教育部通过,作为国语注音符号,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
章太炎先生嗜烟,给学生讲课时,一手拿粉笔,另一只手必拿烟卷,有时讲到精彩处,拿着烟卷便往黑板上板书,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更绝的是,太炎先生有次在北京讲学。
当时北京各大学的主任教授如吴承仕等,侍奉在太炎先生的左右作陪,有专门板书的,有倒茶水的,太炎先生国语不太好,弟子刘半农便担任翻译,其情其景给后世留下了尊师重教的佳话。

章太炎先生上课的开场白:“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贯常的狂,大有“平生不识章太炎,访尽名流亦枉然”之架势,却丝毫不影响他备受众人敬仰的状况。
可能是太炎先生狂得有资本的缘故。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
袁世凯每月提供给他生活费500元,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以供侍奉。
他毫不客气,晓谕听差和厨子必须每日向他请安三次,清晨9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晚上9时一次,请安方式为打躬,不得违误,若有差池重责不贷。
听差厨子唯唯不敢稍忘。
有时已下午3时,章犹自午睡不醒,听差必联袂入房,就枕畔低语:“大人醒来,打更时间到了!

按例章太炎可每日享受两个大洋的菜肴,极尽丰盛,他便要求只做一块钱的,剩下的一块钱公然饱入私囊。
即便是这一个大洋的菜肴,光他一人享用也过于丰盛,他从来只吃摆在面前的两个菜,对摆在远处的则懒得举箸。
久而久之伺候他的两个听差便只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处,而把鲜腴的菜肴放在远处,等他吃完后,听差们便自己享用。
后来钱玄同晓得了,便和官方取得联系,将两个听差革职。

民国四年(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
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
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
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清朝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
”据说,袁世凯气得冒烟,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
”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之中,有一位北大教授,名刘复,字半农,他发出一种论调说“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的,就是活人。
”刘半农采访章太炎时,就问其对白话文的见解如何。
章太炎说:“白话文不自今日始,我国的《毛诗》就是白话诗。
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
但是你们写的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

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是北京话。
”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
”章太炎就以质问的口吻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着无词以对。
章师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的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着就说:“现在的国语,严格地说来,含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
”这番话说出,刘半农更呆住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应付。
章太炎又说:“如果汉人要用汉音,我也可以背诵一段汉代音韵的文字。
”说完他就背了两首汉诗,许多字的音韵都与现代不同。
他又问:“你知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用汉代音韵或唐代音韵来讲话的?”这时,刘半农已听得呆若木鸡,这一问他倒振作起来,便说:“现在哪里有人用汉音来说话?”他说得好像振振有词的模样。

章太炎说:“现在的高丽话,主要语是汉音,加上了唐朝的唐音、朝鲜的土话和外来话,即是今日的高丽话。
”接着他说:“还有日本话,主要的中国字,称为汉字,即是汉音,其余的联缀词,日本各地的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国外来语,就成为现在的日本。
日本人的发音,各处不同,以东京为正宗,汉音也最准。
各道各县的发音,连东京人也听不懂,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究‘小学’,不研究‘音训’,不曾研究过《说文》,所以你听了我的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刘半农面有赧色,无词以对。

章太炎又说:“我知道你曾经在北方的报纸上,征求过‘国骂’的字句及各地方骂人的话,第二天早上,就有人到你学校中,在课堂上讲出许多骂你老母的地方话。
所以后来你就不敢再做这件工作,现在我来骂几句给你听。

接着就说汉代的骂人话,是×××出于何书,唐朝骂人的话,是×××出于何书,直说到上海人、宁波人,以及广东人的三字经,完全骂出来。
看起来好像供给他资料。
这时已超过午餐时间,刘半农同来的人就出来向章师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现在我们要告辞了。
”胡适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出版时特送了一本给章太炎,上写“太炎先生指谬”,下署“胡适敬赠”,人名旁边便用标点符号。
章看到自己名旁加了黑杠,不禁大骂:“何物胡适!
竟在我名下胡抹乱画!
”及至看胡的名旁也有黑杠,才消了气说:“他的名旁也有一杠,就算互相抵消了罢!
”案此传说实不可信,章太炎在晚清时出版的《訄书》(铅印本)等著作就曾采用旁线作为人名、书名号。
所谓新式标点,在晚清以及明治时代的日本就已经发端了,不至于对此感到惊讶。

章太炎又有一致胡适之白话信,抬头曰:“适之你看”,盖直译旧时信函“某某大鉴”之体也。

受刘歆《七略》的影响,以《国故论衡》中《原学》等篇为代表,章太炎主张“九流皆出王官”说,而后来胡适著《诸子不出于王官论》,提出相反的意见。
章太炎逝世后,因对日战争爆发,暂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水池中。
解放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按其遗愿,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遗臣张苍水墓旁。

“文革”初期遭暴尸,后又重新安葬。
汤国梨卒后,亦一并安葬于此。
今设有章太炎纪念馆。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中,章太炎被当作法家体系在晚清的代表而得到发掘,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并“解放”了一批学者,编辑了若干章太炎诗文、著作的选本和注释本。

这一系列工作,虽然受到政治风潮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八十年代以后编校《章太炎全集》和重建章学研究的人员基础。

1、《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散文。
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2、《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3、《牌坊》

《牌坊》是余秋雨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2014年4月出版的新版《文化苦旅》首篇。

《牌坊》借助于含蓄的象征、巧妙的暗示、贴切的比喻,曲折隐约地表现了作品主人公的清苦单调的生活状态和孤寂凄苦的心态;

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封建礼教扼杀青春、摧残美好的罪恶,对压抑妇女的封建糟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人性解放的呼声。

4、《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该文1924年1月25日发表于《东方杂志》。

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
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风景描写技巧中,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标志着“五四”散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5、《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
《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
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
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
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沈(shen3)姓有三种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後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灭。
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於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後子逞逃奔楚国,其後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後裔。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
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姓氏分布

沈姓起源於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
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後,季载的後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於零山,後仕楚为左司马。
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於叶(今河南叶县)。
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
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
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
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
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王。
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後迁居福建省建阳县。
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巖、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
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为沈姓移居台湾之始。
清乾隆、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沈氏,又有多支迁往台湾,进而又移居海外。
沈姓历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姓氏名人

沈冲: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景绰。
沈怀文子。
仕宋,历任抚军正佐,兼记室。
父怀文得罪被杀,与兄弟情哀貌苦,见者伤之,以此知名。
历官寻阳太守。
齐武帝时,迁御史中丞、五兵尚书。
与兄沈淡、沈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
卒年五十一。
谥恭。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
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
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亚之:唐吴兴人,字贤。
初至长安,与李贺结交。
宪宗元和十年第进士。
为秘书省正字。
穆宗长庆中,补栎阳令。
後累迁殿中丞御史内供奉。
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
耆罢,亦贬南康尉。
官终郢州掾。
以文词得名,尝游韩愈门下。
作传奇小说《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等。
有集。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长於史学,又善作小说。
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
《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
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
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期:唐朝诗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他与同时代的宋之问均为宫廷诗夫。
世人称为「沈宋」。
他擅长七言诗,形式上讲究声律,属对精密,但缺乏内容。
沈□期的诗对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钱塘人。
他勤於钻研,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并对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规律和现象有较科学的认识。
他晚年住在梦溪园(今江蘇镇江东郊),将平生研究成果及见闻撰成《梦溪笔谈》30卷。
该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还首先提出了石油的命名。
《梦溪笔谈》对研究北宋社会状况极有价值。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人(今江蘇省吴县),明代画家。
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蘇轼、陆游,字仿黄庭坚。
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
兼工花卉、鸟兽、人物。
诗文俱佳,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之四大家」。

评论| 2 3

2013-09-23 15:25热心网友最快回答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
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
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北宋科学家,他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其在天文、数学、矿业、医药、生物、物理等多方面成就,为后世科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本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著有《良方》、《长兴集》等传世。

沈周:明代画家。
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
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
兼工花卉、鸟兽、人物。
为明代吴门画派四家之一。
为人耿直,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
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著有《石田集》、《江南春词》、《石田诗钞》、《石田杂记》等。

沈和:字和甫,杭州人,戏曲作家。
能词翰,善谈谑,兼明音律。
《录鬼簿》载:“后居江州(九江),近年方卒,江西称为蛮子关汉卿者是也。
”著杂剧《祈甘雨货郎朱蛇记》、《徐驸马乐昌分镜记》、《郑玉蛾燕山逢故人》、《闹法场郭兴何杨》、《欢喜冤家》等五种。
以上种种元曲的问世,不仅繁荣了江西的杂剧活动,而且因其内容大多为历史题材,对明代弋阳腔连台本戏的形成和发展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所作杂剧时人称为“蛮子关汉卿”。

沈仕:字懋学(1488-1565),又字子登,号青门山人,明代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散曲家、画家,能诗,善画花鸟山水。
其散曲多描写艳情及享乐生活,内容庸俗。
当时称为“青门体”。
著有散曲集《唾窗绒》等。

沈璟:明代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曾官至吏部员外郎,光禄寺丞等职。
致力戏曲声律研究,形成“吴江派”,沈氏一族从事词曲研究,创作共延衍11代17人,蔚然大观。

沈鹏: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
斋名介居。
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
幼年始习字画。
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委员会顾问等。
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书体兼及隶、楷多种面貌,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
著作有《书画评论》、《沈鹏书画谈》、《三余吟草》、《当代书法家精品订·沈鹏卷》、《草书千字文》等。
主持和手编的书刊达500种以上。

沈法兴:隋末唐初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西)人,隋末梁王。
出身于江南世家,任吴兴郡守,打着为杨广报仇的旗号聚众造反,靠着家族的号召力,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七万余人,并占领了江都南方重镇毗陵。
杜伏威据厉阳,李子通据海陵,沈法兴据毗陵,三大势力都对江都虎视眈眈,后为李子通击败。

沈庆之:字弘先,南北朝时期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宋朝著名将领、太尉,封始兴郡公,曾在娄湖(今江苏省南京市)广置田产。
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

沈亚之:唐代吴兴人,文学家,元和进士,善文辞,且能诗,为李商隐所推许。
有作品《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沈下贤集》等传世。

沈佺期:河南省内黄人。
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七言诗,词藻华丽,律体严谨,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馆直学士。
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人,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
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
其《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
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
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传师:字子言,唐代苏州(今属江苏省)人,书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书法。
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
宝历元年(825年)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
工正、行、草,皆有楷法。
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
宋欧阳修《六一题跋》云:“传师书非一体,放逸可爱。
”宋代米芾对他人的书法很少许可,但对沈传师极为推崇。
说沈的书法“如龙游天表,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虚。
”人称中唐以后沈书最佳,米芾自称学大书以沈传师为主。
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善楷、隶、行、草,以书自名”。
传世书迹有《罗池庙碑》、《游道林岳麓寺诗》、《柳州石井铭》等。
今存正书《罗池庙碑》拓本。

沈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原籍浙江省潮州(今吴兴),史学家,文学家,学问渊博,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考证。
资秉极敏,而勤学甚至。
家綦贫,书值千钱即无力购致,假之藏书家,计日以还,辄写其要,遂淹通群经。
尤长《礼》与《春秋》,熟于诸史志,旁及百家,故记,官书,野乘,古今专集,汇集,类抄,札记,究其条绪,悉归于统。
故所为制举文,沈博怪玮,常人不能解。

沈德潜:江苏长州人,清朝诗人,他主张作诗应符合理学原理,为拟古诗派代表,其作品《唐诗别裁》、《古诗源》为研究古诗发展的重要著作。

沈永年:字青原,江苏省华亭人,清代画家,所画山水能得元代意趣。

沈钧儒:浙江嘉兴人,早年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多次组织群众运动,为“七君子”之一,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为我国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沈雁冰:笔名矛盾,浙江桐乡人,著名革命文学家,中共党员,早年参加文学革命运动,解放后历任我国文化部门重要职务。
他先后创作了《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等杰出的文学作品。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沈启贤少将

沈启贤(1912-——),陕西省汉阴县人。
1930年参加西北军。
1936年由西北军起义参加陕南抗日义勇军第1军,任参谋长。
1937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任第15军团警卫团参谋长。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教导营营长,新编第4旅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10旅29团团长,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一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3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江军区参谋长,北满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5师师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36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师长,145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空军学院副院长。
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沈鸿林少将

沈鸿林(1910-——),山东省菏泽县人。
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闯关东,在山海关附近被东北军抓兵,在110师4旅53团3营1连当兵,1931年当了班长。
1935年在陕西与红军作战时被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2师2团2连班长。
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营长,新四军独立旅2团营长,山东军区第1师2团参谋长。
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补充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2军155师465团团长。
参加了保卫四平和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55师副师长,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参谋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路工程9师师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214师师长,铁道兵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兼工程部部长,大兴安岭指挥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荆江分洪和海南岛国防工程建设。
为大兴安岭林区建设做出了贡献。
后任铁道兵学校校长,铁道兵技术学校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沈滨义中将

沈滨义(1944.12-——),浙江省义乌县人。
1964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快艇电航兵。
1969年4月后任海军快艇艇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
1975年3月入军政大学军事系学习。
1978年2月后任海军快艇支队参谋长、副支队长、支队长。
1980年9月入海军学院合成指挥班学习。
1983年8月任海军赴孟加拉国军事学装备专家组组长。
1985年8月任海军福建基地参谋长。
1987年9月入**基本系学习。
1989年10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参谋长。
1991年8月任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
1993年3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助理,1994年12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1999年12月任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1990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1996年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

关于梦到台湾政治人物,梦到台湾政治人物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889993456.com/YS6pdWDYjxQV.html

相关推荐